美好生活該是什麼景象? 讓我們一起來聊聊設計!
每個設計師都有一套獨特的設計哲學,「睦人物」專題將帶著大家深入探索設計師從設計到選品的心法,帶著睦叁品牌理念與設計達人交流,以「睦」會友,帶給大家更多生活的靈感。

瓦豆: 光線、空間與人的對話 | 睦人物 Vol.1

拾級而上,扶手旁幽幽的台鐵老車燈,提醒我們轉換心境,瓦豆即將到站……

“努力在生活裡創造藝術,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裡的藝術家。” 瓦豆在網站上這樣的介紹自己,自然辦公空間也是充滿文藝氣息。百年的老宅,在江佶洋設計師有層次的光線鋪陳下,保留著原始的樣貌,讓這幢古屋”老而雋永”。而我們就是在這充滿記憶的空間裡,細細體會屬於瓦豆的「燈光哲學」。

將阿公的百年診所重新整理後作為瓦豆的新據點,江佶洋設計師正以燈光傳承、延續這間房子與爺孫的故事。

 

劇場、裝置藝術到居家

 

「其實設計的主軸都是圍繞在”人”之上。」瓦豆對光的設計領域包含了劇場、裝置、居家,「劇場我們利用光線來強調主角的性格,劇情的推移;裝置藝術我們思考他未來的規劃,透過光線與觀眾互動;然而居家空間,居家空間更是跟人最密切的地方。」也因為如此,佶洋認為居家的燈光設計必須把時間多花在了解業主的生活方式,因為只有在身歷其中後才能完成真正貼近生活的方案。

老屋子的各個角落裡,江佶洋設計師都用光線向我們述說著它的故事。

設計師眼中的沐睦

 

「我對曦華桌燈印象很深刻,除了外觀很美之外,搭配了觸控式的調光功能在開關燈的時候與使用者的互動也很有趣,並且滿足了大部分桌燈使用環境,我期待他可以是一盞被傳承的燈具。」創作出一盞雋永的燈是佶洋與沐睦的共同期待。

江佶洋設計師與曦華桌燈

「你們有沒有考慮多加入一些台灣的元素? 」突如其來的一個問題,我們都陷入了思考。他接著說到:「我在法國逛跳蚤市場的時侯,很喜歡去找他們當地的老燈具,不論是塞納河上導引船的燈、火車的指示燈或是一些老舊的煤氣燈,那些記載著發展脈絡的燈都被流傳下來了。沐睦是不是有機會創造出一盞承載台灣記憶,屬於台灣的燈?!」這個問題深深的觸動了我們的內心,沐睦努力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的同時,似乎該好好體會腳下這塊美麗的土地。擴大在台灣製造,結合在地文化和資源是沐睦的進行式,下次跟佶洋的會面,我們就可以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覆了。

辦公室裡隨處可見江佶洋設計師從各地蒐集的老燈具,我們拜訪的當天他也正在改裝一盞老宅卸下的老燈具。

適合你家的燈光

 

台灣人普遍習慣把空間照得又白又亮,在通亮的環境好像做什麼事都可以。但佶洋強調「每盞燈、每道光都有它存在的目的與價值。」我們應該要對使用的能源負責,知道自己要的生活後,如何選擇光線就很清楚了。如果概括的形容台灣人的居家生活習慣,「務實」是佶洋給的答案。「因此,我對”拱”很有共鳴」他說到,以燈具為例,一盞燈應該要同時滿足心理與生理層面,外觀的設計可以讓心理滿足,那生理呢? 拱的變換色溫功能切中了生活中的真實需求,滿足居家不同的使用情境。

 

最後在色溫及光線配置佶洋也給了一些建議:在休憩的空間可以多多運用2700K或3000K的低色溫光線,小朋友寫作業或是在家工作的地方可以用4000K左右的色溫提供較有精神。光線的配置可以多搭配一些桌立燈作為區域的功能照明,這樣也能時常改變一下家裡的配置,讓家有生活的感覺。

睦人物

江佶洋 設計師
瓦豆製作 創意總監